报考信息
报考指南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报考信息 > 报考指南 > 正文

适合才是最好的

发布日期: 2013-06-07 浏览次数:
  某大学继续推进大类招生、大类培养
 
 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日如期而至,考生和家长们又将开始新一轮选择与纠结。如何让考生在这关键时刻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,是大家迫切想知道的。我想就这些年招生工作中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想与大家分享,希望能为考生与家长选择学校时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。
 
  据相关调查显示:近60%的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听从父母、老师的意见或服从调剂进入所学院校和专业,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,有50%的学生将表示会重新选择。
 
  可以看出,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、盲目性。在招生咨询过程中,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想法:志愿填报的原则就是尽量不“浪费”高考分数。所以,近几年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成了热门高分专业。这就是以分数为中心而不是以考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填报志愿。
 
  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志愿填报时要做到知己知彼,这个“己”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和特长,“彼”就是高校和专业,然后帮助孩子分析、比较,寻找能发挥孩子特长、成就理想的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,也就是说: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 
  首先可以借用浙大老校长竺可桢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“第一:到浙大来做什么?第二: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?”。当孩子想清楚这几个问题的时候,选择的目标与方向也逐渐清晰了。
 
    其次,陪孩子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分了解不同学校的培养理念、办学特色、专业设置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。走进不同的大学,你就会感受到不同的大学气质,这来源于不同的办学历程、发展特色和地域文化。
 
  同时,还要了解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。目前,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,急需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,而局限于单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发展会感到后劲不足。即使你录取在一个热门专业,也无法保证一定会有良好的职业前景。在大学里,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、做事,全面提高综合素质,也就是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并重。
 
 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宽口径、厚基础培养复合交叉人才。如某大学近年来逐步推进大类招生、大类培养。实施通识课程、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精品化战略,推进课程体系的宽、专、交和课程内容的精、深、通的结合。学生只要选大的方向,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,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长,确认主修专业。这样,学生就有更多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,追寻自己的理想。同时,大类招生让同学们拥有更多交叉学习的平台,更多复合型学习的渠道,学生的交流机会多了,选择多了,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更加明显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,我们的孩子会成长得更鲜活、更自主,更加从容地适应国家、社会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