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数、技巧和运气是决定高考志愿填报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。分数很高,技巧差点无所谓;分数很低,技巧再好也没用;分数一般,技巧高低差别大。实行平行志愿后,高考志愿填报的难度系数已经大为降低,但掌握一些技巧,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熟悉政策是基础
要科学填报高考志愿,最好能全面掌握教育部、省教育厅、省教育考试院及高等学校的招生政策,如浙江省人民政府《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》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《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解读》、教育部《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》、浙江省教育厅《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》及各高校的2010年招生章程等。如果条件不允许,则至少要了解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志愿设置和投档规则、有关高校的录取规则。
今年我省文理科每个批次均设置A、B、C、D、E共5个平行志愿(平行一志愿)。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情况,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、专业,进行征求志愿(平行二志愿)。对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、专业,视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(平行三志愿),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院校服从志愿。这两年关于平行志愿的宣传比较多,不少考生和家长以为我省高考已经全部实行平行志愿,其实是不对的,艺术类第一批、文理科各批的提前录取院校仍为传统志愿。
不同高校对进档考生的录取可能采用不同的规则。考生除了要注意限报条件外,要特别了解相关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。有的学校实行“专业清”(专业志愿在前者先录取),有的学校实行“分数清”(高考总分高者先录取),还有的学校实行“专业级差”(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的等效成绩高者先录取)录取规则。“专业清”相当于专业级差无穷大,“分数清”相当于专业级差为零。
科学定位是关键
志愿填报成功与否,主要是看考生是否能如愿以偿进入一个与自己分数相称的院校(门当户对)、读一个自己喜欢的学科与专业(志趣相投)。许多考生及家长,习惯于用往年的投档线来作为定位依据,这有一定道理,但还不够科学、全面。每一所高校录取新生的分数均有一个区间,因此最好能全面了解各院校、各专业的最低分、最高分,而不能只看投档线、名次号。
下面,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,供考生及其家长参考。
(1)根据考试院提供的成绩单,计算出自己的高考成绩与今年该批次省控线的差值,用ME表示。
(2)根据2009年各高校的录取统计数据(可查询浙江日报印发的《2010年高校报考指南》),求出各院校的录取最高分、最低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(分别用MAX、MIN表示)。
(3)用“MIN≤ME≤MAX”的规则(必要时可放大为MIN-10≤ME≤MAX+10,或缩小为MIN-10≤ME≤MIN+10)筛选出与自己“门当户对”的院校,一般控制在20-30所高校。
因人制宜是策略
填志愿犹如挑对象,既要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更要追求“志趣相投”。每个人的价值观念、兴趣爱好、职业规划是不一样的,因此,挑选A、B、C、D、E院校,不能千篇一律,一定要因人制宜。
在筛选出来的20~30所“门当户对”院校中,挑出10所左右自己喜欢的院校。通过“听、看、问”等途径,进行综合考察,并按自己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,最喜欢的排在最前面。
根据考察结果,剔除不合适的高校,结合个人实际,可分别按“A冲BC稳DE保险”、“A冲BCD稳E保险”或“AB冲CD稳E保险”等策略排出5个平行志愿院校。总的来说,在5个平行志愿中,至少有一个可以用来“冲一冲”,至少留一个作为“保险”。鉴于我省各批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,考虑到退档风险,如果没有把握被录取,则A、B、C志愿尽量不要填报投档比例高(如1∶1.2)且无扩招可能的院校,否则一旦被退档,后面的志愿同时作废,十分可惜。在省教育考试院的倡导下,省属本科高校大部分实行1∶1投档,建议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在志愿填报时,每个批次至少保留一个本省高校志愿,这样有利于提高录取把握性。
皆大欢喜是目的
志愿填报,不能只考虑是否能投进档案,而要看是否能录取到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,更要看未来的发展,如就业、考研、出国、转学、转专业等机会。
从总体上看,我国高校基础学科与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强,热门专业、新办专业的师资相对比较弱。但具体到某个高校,则情况会有所不同。正如我省每个县(市)均有其支柱产业一样,每个高校也有其优势、特色学科与专业。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能选择高校的优势、特色专业。
(摘自 浙江日报2010高校报考指南)
|